glnyjlogo.png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政务版 >> 名优特产

优质稻

2013-10-09 03:29:00   (来源:)   作者:  
  优质稻
    发展现状:桂林市是广西的农业大市,素有“桂北粮仓”之称。以优质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是桂林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。常年播种面积450万亩,占粮食面积的75%,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5%左右,人均有粮在广西各地市中名列前茅。
(1)、栽培历史悠久,区域优势比较明显。桂林优质稻生产历史悠久,永福县曾是广西有名的优质稻米生产、出口基地,最高年份出口量达到2万吨,
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声誉,2000年该县被列为全国优质粮生产示范基地县。临桂县早在1986年就被列为自治区优质稻生产基地,1992年该县生产的优质米已销往广东、香港等地。
(2)、生产发展迅速。1998年全市达国家优质米及原部颁优质米标准三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(组合)仅22.5万亩,占水稻播种面积490.65万亩的4.5%,2002年发展到119.2万亩,占水稻播种面积425.83万亩的27.9%,达到国家优质米GB/T17891-1999标准的品种(组合)有中优桂99、中优207、培杂双七、培两优99、七桂占、田东香等。中优207、中优桂99等品种(组合)被广西区农业厅、粮食局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2000年早稻优质米品种。2001年中优207、中优桂99播种面积分别达4万亩、6万亩。
(3)、栽培技术不断提高。近年我市开展优质稻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,针对不同的生态条件、不同的品种开展了高产栽培示范,制定出《桂林市无公害优质稻规范化栽培技术》,并对农民进行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,使农民逐步掌握其栽培技术,优质稻单产不断提高。据2002年测产验收常规优质稻,平均亩产达395.2公斤,其中全州县引进的田东香亩产在400公斤以上。
(4)、优质稻产业化已有一定规模。全市12县都建有优质稻新品种展示区与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。常规优质稻种植面积永福县已发展到6万亩,临桂5万亩,品种有田东香、七桂占、香油粘等。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在永福、临桂等县已有一定的规模。永福县生产的“福寿”牌香米,年供货3000吨,除供应广西区内,还远销广东、香港、澳门等省、地区。近年又开发了“金桂”、“银桂”、“名桂”等品牌米。
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大米消费以优质米为主。据调查,城镇居民中,购买优质米占大米消费总量的60.9%。我市人口480万,若按全市人口的50%每人每年消费优质米100公斤计,需优质米24万吨,折合优质稻谷36万吨。每年向广东和区内调出商品粮60万吨,如果其中的40%为优质谷,则折合优质谷24万吨,以上两项合计需优质谷60万吨。目前桂林市按国家标准的优质谷生产面积100万亩左右,总产40万吨。
    优势区域:根据资源状况、生产水平和耕作习惯,将桂林市的优质稻优势产区划分为湘桂铁路沿线的永福、临桂、灵川、全州县和灌阳5个县32个乡镇,到2010年共发展优质稻100万亩。其中永福县18万亩,分布在罗锦、苏桥、广福、桃城、堡里、三皇、永安7个乡镇;临桂县20万亩,分布在四塘、会仙、临桂、两江4个乡镇;全州县27万亩,分布在才湾、龙水、文桥、凤凰、绍水、咸水、全州、永岁、大西江、石塘10个乡镇;灵川县20万亩,分布在大圩、潮田、三街、潭下、九屋5个乡镇;灌阳县15万亩,分布在新街、黄关、灌阳、新圩、水车、文市6个乡镇。
    发展目标:到2010年全市种植符合部颁标准的优质稻面积120万亩,占水稻总面积的30%,总产量达到48万吨,加工出口达到30万吨。其中杂交稻与常规稻优质品种的种植比例达到1:1,全市建立优质稻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,在桂林市区、全州、永福、临桂县各建一个优质米加工厂,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